山東、青海高院舉辦“ 三江源與黃河口 ”司法對話活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司法協作


9月25日,山東高院與青海高院在東營市聯合舉辦“三江源與黃河口”司法對話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以及行政機關代表等共同參與,以一場連接黃河首尾、凝聚各方共識的深度對話,共同為黃河流域國家公園司法保護出謀劃策。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李相波,青海高院執行局局長楊智建,省法院副院長呂濤,省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高級法官劉義生參加活動。
近年來,青海、山東兩地法院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在健全黃河流域國家公園司法保護機制方面持續發力。楊智建介紹,青海法院牢固樹立現代環境資源司法理念,深化環境司法機制改革,協同打造生態環境司法平臺,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司法模式上積累了諸多經驗。位于黃河源頭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是全國首批、排在首位、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公園。圍繞三江源國家公園司法保護,青海法院構建“案件審理+司法宣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司法保護體系,并積極推動以國家公園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制度落地,打造“源頭保護”青海樣本。
呂濤表示,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提出6周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公園法》頒布之際,這場‘源頭與入海口’的司法對話,為省際司法協作開創了新模式。山東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審結了全國首例大氣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等一批有影響的案件,今年上半年妥善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6223件。持續深化府院聯動工作,省法院與省生態環境廳、山東黃河河務局等部門先后聯合出臺相關意見,協同開展黃河治理保護攻堅戰、非法傾倒固體廢物專項整治、保護鳥類活動和打擊非法捕獵販賣鳥類專項行動等多項重點工作,切實筑牢黃河生態安全屏障、促推環境治理保護水平提升。
活動現場,山東高院與青海高院簽署了《“三江源與黃河口”司法對話備忘錄》,并聯合發布了6件司法服務黃河流域國家公園建設典型案例。備忘錄涵蓋基地共建、交流互鑒、業務交流、云端對話、信息共享等合作事項,包括共同打造司法生態保護品牌、線上線下同堂培訓、聯合舉辦“司法共護大美黃河”直播活動等具體內容,進一步加強黃河源頭與入海口法院間的司法協作。
對話活動還邀請了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講評。山東大學王仁卿、張式軍兩位教授作為理論界代表,聚焦黃河流域國家公園建設進行了深度理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