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周期法律服務精準回應司法需求

本報記者 姜東良 梁平妮
本報通訊員 袁 粼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山東濟南法院立足審判職能,不斷完善服務企業的具體措施,在訴前、立案、審判、執行全過程各環節,精準提供全周期法律服務,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護航省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構建親清法企關系
“要強化平等保護理念,把嚴格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企業家合法財產以及民營企業、企業家人格權落實到每一個具體案件的辦理中……”8月15日,在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的司法服務保障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濟南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向陽對全市法院提出明確要求。
近年來,濟南法院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堅持治理與保護并重,創新推出“帶封過戶”、全鏈條服務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一系列護企創新舉措,維護企業發展權益。2023年以來,濟南法院審理買賣、承攬、借款等商事案件14萬余件。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加大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等保護力度,審結知識產權案件12399件。充分發揮破產審判“積極拯救”與“及時出清”功能,審結企業重整、清算案件1650件;其中,對經營異常企業推行“公益清算”制度,審結案件1324件,促進市場要素高效配置。常態化開展涉企案件執行行動,加大對涉中小企業等10萬元以下小標的額案件執行力度,執行到位8.49億元。依法慎用查封、扣押等強制措施,統籌考慮申請執行人勝訴權益和被執行企業生存發展需求,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的不利影響。
為打造親清政商關系,濟南法院開展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提升年活動,著力規范法官與企業的交往行為,明晰交往界限,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制定負面清單,嚴禁濫用執法司法權,嚴禁在履職過程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
同時,開展執行案款發放集中排查整治,強化執行案款管理,防范涉企執行廉政風險。嚴格執行“三個規定”等鐵規禁令,防止出現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常態化開展司法巡查、審務督察,加大涉問題案件線索核查力度,倒查違規違紀行為和問題,嚴禁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
高效化解涉企糾紛
對企業而言,時間就是效益,涉訴會對企業產生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為盡可能減少企業因涉訴浪費的時間精力,避免企業因為“吃官司”而錯失發展的機會,減輕企業訴累,濟南法院不斷提高辦案效率,推動涉企案件高效化解。
建立健全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的審判執行機制,加大簡易程序、小額訴訟程序適用,審限內結案率同比上升0.81個百分點;常態化清理存案,對長期未結訴訟案件實行院長、分管院長、庭長“三級負責”包案指導,強化清單管理和個案跟蹤管控,全力提高涉企案件辦案效率。
著力提高辦案質量,建立司法審判數據分析研判會商機制,每月通報研判,每季度集中分析會商,強化業務條線監督指導,建立辦案“錯題本”“難題本”,就買賣合同糾紛、公司股權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等匯編《法答集萃》、發布類案裁判指引,促進統一裁判尺度。開展“崗位大練兵”、庭審觀摩、文書評比等活動,提升法官業務能力水平。
同時,濟南法院把科技應用能力作為履職能力的重要體現,積極融入數字濟南建設,以數字賦能提質增效。推進全流程網上辦案,健全數字訴訟服務體系,通過信息化手段為企業更好地提供網上立案、互聯網庭審、遠程調解等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訴訟服務,從“面對面”到“屏對屏”日益成為新常態,讓涉企案件解紛駛入“快車道”。
積極延伸司法服務
全市法院實地走訪企業428家,發出體檢報告(含司法建議)473份,征求意見建議375條,涉訴集中7個領域已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出臺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或相關領域裁判指引……這組數據來自濟南法院常態化開展的“法治體檢”活動。
以精準、優質、高效的服務,讓企業的司法獲得感更足。濟南法院主動融入全市工作大局,積極延伸司法服務,前移司法保護關口,以司法之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記者了解到,濟南法院研究制定了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40條措施、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10條意見、服務保障金融高質量發展20條意見等,主動為企業發展提供制度化、規則化保障。持續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領域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體檢”活動,關注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等發展,深入企業交流,制作《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手冊》,組織開展“企業環保法律服務日”“法治大篷車”等宣傳活動。
加強“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開通立案“線上”“線下”雙通道,在訴訟服務中心提供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法律咨詢、案件查詢等“一站式”服務。規范訴訟服務流程和標準,打造訴訟服務中心、訴訟服務網、移動微法院、12368熱線“四位一體”的綜合性訴訟服務平臺,推動涉企訴訟事務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辦好。
堅持調解優先,在兩級法院和人民法庭全部建立訴調對接中心,設立人民調解室、律師調解室、行業性糾紛調解室等,為企業提供更多可選擇的糾紛解決方式。加強對人民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的指導,對接232個特邀調解組織、1569名特邀調解員,充分發揮商事調解、仲裁等非訴糾紛解決機制作用,去年以來訴前化解矛盾糾紛8.97萬件。
“企有所需,我有所應。我們將繼續主動延伸司法職能,精準回應企業訴求,構建親清法企關系,用更有力的措施、更高效的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濟南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洪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