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報】山東臨沂河東:浸潤千年泉華 這里“楓”景美如畫

王銀自,夏利元,宋赫男
湯泉汩汩,流淌著千年瑯琊的悠悠文明;法徽熠熠,映照出新時代的靚麗“楓”景。
近年來,坐落于湯泉之畔的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人民法院湯頭人民法庭,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打造“庭、站、點”三位一體便民服務新平臺、“人民法庭﹢訴訟服務站點﹢便民訴訟聯絡員”等新模式,融合發力、多元共治,傾情傾力打造“湯泉楓景”司法品牌,繪就了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楓”景。2022年,湯頭法庭“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經驗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批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經典案例,2024年,湯頭法庭被命名為第一批省級“楓橋式人民法庭”。
□ 王銀自 夏利元 宋赫男 文/圖

靠前站,防患未然促和諧
“我們的矛盾能這么快化解,多虧了許庭長和劉大姐。”湯頭街道的張某和王某一再表示感謝。
原來,張某誣陷王某砸了他的車,并在村里好幾個微信群里謾罵王某,王某氣不過,便找到湯頭法庭聘請的便民訴訟聯絡員劉大姐咨詢起訴事宜。劉大姐敏銳地意識到,王、張兩家毗鄰,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任由張某詆毀謾罵下去,矛盾會不斷激化。于是她把情況反饋給了湯頭法庭庭長許云鵬。
許云鵬第一時間趕到張某、王某所在的村居,向村干部了解事情原因,又聯系當地派出所了解事件調查情況,再分別聯系張某、王某到村委會交談。進一步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后,許云鵬向張某釋明關于名譽權的相關法律規定,肯定其通過報警解決糾紛的方式,又對其散播不實信息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張某逐漸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當即向王某表示了歉意。王某也表示不再起訴張某,反目成仇的鄰居握手言和。
“抓前端,治未病”,努力將矛盾糾紛止于未發、化于萌芽。湯頭法庭深刻理解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科學內涵,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全面融入黨委領導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主動向前延伸司法職能,選聘32名熟悉村居事務的便民訴訟聯絡員,打造“人民法庭﹢訴訟服務站點﹢便民訴訟聯絡員”的糾紛調處新模式。便民訴訟聯絡員在人民法庭法官的指導下,及時發現、反饋矛盾糾紛,觸發人民法庭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今年以來,有78件矛盾糾紛化解于萌芽狀態。
湯頭法庭還定期對便民訴訟聯絡員進行法律業務和調解技能的培訓,制發常見糾紛業務指導案例,組織便民訴訟聯絡員到法庭觀摩學習,實現對調解的常態化業務指導,切實提高調解的規范性和專業性。今年以來,先后組織8次集中培訓,12次跟班學習。
引進來,多元共治聚合力
“他們3家因為一塊地吵了二十年,還驚動了‘四長’出面,結果不到一天就解決了,這才是實實在在為民辦事?。 碧岬竭@起長達二十年的糾紛,太平街道八間屋村村民劉某不禁豎起大拇指。
許某、張某、王某是同村村民,多年來,3家因土地承包糾紛鬧得不可開交。恰逢趕集日,也是湯頭法庭的“法治服務日”,許某來到湯頭法庭在太平街道設立的法官驛站,咨詢處理糾紛事宜。驛站值班法官了解情況后,便立即啟動“四長”聯動機制,湯頭法庭庭長、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鎮街副鎮長“四長”協同,用時半天,促成三方達成調解協議,長達二十年的恩怨糾紛化解了,法官驛站也因此贏得了村民的“好口碑”。
針對涉及社會公共利益、人數眾多、具有示范效應、影響較大、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五類案件,湯頭法庭聯合派出所、司法所、街道綜治中心建立“四長”聯動調解制度,合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實現就地發現、就地調處、就地化解。
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基層綜合治理能力,探索完善多元解紛機制,湯頭法庭結合轄區實際,把司法、行政、行業等解紛資源“引進來”,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調解等社會力量參與調解,共同推動形成各類調解力量優勢互補、有效銜接、協同聯動、融合發力的多元共治調解體系,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走出去,實質解紛化心結
中國有句俗語:“兄弟鬩于墻而外御其侮,妯娌睦于庭而百事可興?!睆拇逦瘯教镩g的路上,村民都投來異樣的目光,看著身旁周某甲、周某乙二人越來越落寞的神情,湯頭法庭法官咸彥江不禁加快了腳步。
此行的目的是實地勘驗爭議土地的位置并丈量面積。周某甲、周某乙是親兄弟,二人因老宅和土地歸屬產生了較大分歧,甚至大打出手。完成丈量土地的工作后,法官覺得兩兄弟雖然是因土地糾紛起訴,但二人在老宅歸屬、父母贍養、如何分家等多個問題上存在爭議,為避免后續糾紛的發生,必須解開兄弟二人的“心結”。
秉持著“多走一步、多說一句、多想一點”的理念,法官提出把所有問題通盤考慮,尋求最佳的一次性解決方案。最終,雙方同意調解撤訴??粗值芏吮屒跋樱ü偃玑屩刎?。
湯頭法庭秉持“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的理念,在注重預防矛盾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實質性化解矛盾,不僅關注矛盾雙方爭議的具體焦點,還綜合考慮雙方當事人的社會關系、風俗習慣、鄉規民約、倫理道德等因素,創新解紛工作方法,走到田間地頭、房屋炕頭,沾土氣、接地氣,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力求從根源上減少矛盾、化解矛盾。
守陣地,司法服務送上門
“現在開庭?!卑殡S著法槌的敲擊聲,9月12日9時,湯頭街道龍車輦社區巡回法庭開庭。
庭審結束后,湯頭法庭庭長許云鵬結合本次案例和信用卡糾紛特點,向大家普及信用卡知識、消費陷阱、維權知識,并對現場群眾的提問耐心解答。開展巡回審判,讓“法官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湯頭法庭充分發揮巡回審判優勢,將法庭搬進社區、鄉村、工廠,搬到老百姓家門口,既充分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真正實現了審判普法兩不誤。
湯頭法庭還依托鎮街便民服務中心設立法官驛站,依托社區、村居設立法官聯系點,打造“庭、站、點”三位一體便民服務樞紐,法官定期到法官驛站和法官聯系點值班,現場辦公、指導調解,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將司法觸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人民法庭是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前沿陣地,也是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我們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創新舉措、優化布局、完善機制,推動人民法庭建設、基層治理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走出‘楓橋經驗’新思路,為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河東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靖軍表示。
圖①:湯頭法庭在龍車輦社區巡回開庭審理一起信用卡糾紛案。
圖②:湯頭法庭庭長、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鎮街副鎮長“四長”協同,促成三方土地承包糾紛達成調解。
圖③:河東區法院舉辦便民訴訟聯絡員聘任儀式暨基層法治帶頭人培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