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未開口講話,眼睛先笑起來
溫和的氣質配上地道的方言讓人有種自然的親切感眼前的這位法官,走遍黃河灘羊腸小道走進水泊梁山萬戶千家,他胸前掛滿的獎章無言地講述著老百姓對他的認可和鼓勵
他,就是“齊魯政法英模”梁山縣人民法院法官張永杰
張永杰,2009年考入梁山縣人民法院工作,在基層法庭扎根13年,他厚植為民情懷,滿懷司法熱情,以高超的審判調解技巧、扎實高效的司法服務贏得“金牌和事佬”的百姓好口碑。
近年來,他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模范法官”“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21年被評為“全國雙百政法英模”“齊魯政法英模”。
一、巡回審判:“家里的事就在家里解決”
家事如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是社會文明和諧的基礎。妥善化解家庭矛盾糾紛,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法院承擔著重要的使命。
2016年,全國法院開展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為推進家事審判專業化建設,張永杰被調整從事家事審判。
剛著手這項工作時,他發現老百姓一到法庭,局促不安,坐也不會坐,話也不會說,明明開庭前還像機關槍一樣說話,一開庭想說的話問也問不出來。
于是,張永杰改變思路:家事案件在家中解決!讓當事人回歸最熟悉、最自在的環境。把親戚朋友、四鄰八舍、村干部都叫來,讓他們暢所欲言,聽著聽著,事實搞清楚了,矛盾點搞明白了,下一步的調解溝通就有辦法了。
定居東北的宋某回到梁山老家后,發現自家房子在十幾年前被叔叔私自賣給了李某,故提起訴訟要求李某搬離。此時,80多歲的李某入住十幾年,自然不愿意搬走。張永杰決定主動上門了解情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連吃N個“閉門羹”后,張永杰開始做老人鄰居和孩子的工作。在接觸中了解到,老人當年用正常的市場價格買了這套房子,并不知道賣家不是房屋所有人,自己花了錢還攤上案子,老人也覺得非常委屈。
張永杰以此為突破口,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后相互諒解,雙方都自愿接受調解,最終圓滿化解。為解決這起案件時,張永杰先后21次登門到被告家中調解。
面對家事糾紛的特殊性,張永杰沒有單純對照法條來分辨是非曲直,而是全流程調解,用心、用情、用理不斷修補著撕裂的家庭、扭曲的親情,讓結果不僅“看起來很美”,而且“用起來很實”“想起來很暖”。
張永杰采取巡回審判方式,把法庭搬到群眾家門口,深入田間地頭和農家小院,落實審判零距離,登門調解、現場開庭,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大量家事糾紛在一線化解,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法治動能,促進了家庭和諧、鄉風文明。
一年夏天,兩位老人專程到法院向張永杰求助,面對滿屋的當事人,他一時沒顧得上招呼,老人很生氣:“你們就這么對老百姓,還優秀法官呢?”扭頭就走了。老人的這句話讓張永杰瞬間臉紅。第二天一早,張永杰沿著灘區小路,開了近一個小時的車,才找到黃河灘區的那個小村莊。站在小院里,張永杰握著老人的手說:“是我不對,以后有事就打我電話,我來找你,行嗎!”老人感動得哭了。原來,老人面臨贍養難題,又不忍心打官司告兒子,因為在電視上見過張永杰,老兩口就蹬著三輪車,頂著烈日,騎了近一個小時趕到鎮上,坐了近半個小時的大巴到縣城,又轉乘公交車才找到法院向他求助。老人不識字,一路上還是問著路趕來的。了解情況后,張永杰更是自責。當天,他在村委會的幫助下,把老人的子女召集在一起調解,最終達成贍養協議。臨走時,老人抓住張永杰的手一直送到村頭,“法院的門,這輩子俺都沒敢進過。可這一次才知道法院就是給俺們老百姓評理的地方。”
“不能讓老百姓受委屈”是張永杰的工作信條。他說:“人民是閱卷人,群眾是否滿意永遠是我們工作的衡量標準。” 看似雞毛蒜皮的案件,背后交織著當事人心路歷程和人生疾苦,不管是當事人打一個電話,還是發一條短信,或者送來一張紙條來反映問題和表達訴求,張永杰總是一一放在心上,走斷腿磨破嘴操碎心,也一定要把事情解決好。
他積極尋找每個案件“情理法”的結合點,秉承“和”字化矛盾,兼顧“快”字出效率,踐行“便”字下功夫,圍繞“省”字求實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化人,走進群眾的心坎,化解了一件又一件扎心的難題,讓老百姓有更多司法獲得感。
三、簡案速審:“快一點、再快一點”
農村家事糾紛的數量、類型、審理難度都在發生變化,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相對突出。盡管張永杰把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每天加班加點,但還有些遺憾難以釋懷。
那是一個繼承案件,老人80多歲了,唯一的女兒因交通事故死亡,女婿拒絕分割遺產。庭前張永杰也多次到雙方家里調解,而在開庭前一天老人因病去世。每每想起,張永杰心里總是自責,為什么不能把案件處理快一點、再快一點呢?
為提高審判效率,梁山法院率先成立了以法官姓名命名的“張永杰法官工作室”,組建了“1+1+N”模式的法官工作團隊,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在全省推廣。
為進一步提高審判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張永杰又主導組建了家事習俗法庭和心理疏導工作室,將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心理科學融入調解審判過程,以柔性司法妥善修復家庭關系。
他和團隊嚴格控制時間節點,實現平均19.98天結案,調撤率均在80%以上。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張永杰采取“冷靜期前置+訴前多元化解+云審判”的方式,統籌疫情防控和案件審理,云端調解,速裁解紛,極大便利了當事人訴訟。
“為老百姓而來的人,老百姓都不會忘記!”
面對滿墻的錦旗,張永杰有無以言表的自豪。那一面面錦旗就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是一張張案結事了人和的笑臉。他用自己的言行詮釋了一名黨員的為民初心,踐行了一名法官的錚錚誓言。
看到老百姓笑意安然,萬家祥和安寧,那就是張永杰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