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市南區法院創建E 送達平臺系統破解“送達難”
創建E送達平臺 助力司法送達
青島市南法院系統集成破解“送達難”
為有效攻克“送達難”問題,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堅持問題導向,大膽探索、精準施策,借力信息化手段,以“互聯網+送達”思路,搭建線上E送達系統,研發“掌上E鍵送達”程序,創設線下送達E站,探索出一條系統集成破解“送達難”的新路徑。
送達+信息化建設 搭建統一平臺助力便捷送達
今年3月1日,市南法院研發的“E送達系統”正式上線,將電子送達、郵寄送達等多種法院送達方式與簡捷外呼、身份核驗、失聯修復、云盤推送等新科技手段深度融合,實現了全院送達工作的一體化、集約化、智能化。該系統電腦端直接嵌置在“法官一體化工作平臺”,確保法官通過已有辦公網絡即可開展送達工作,并配套研發“掌上E鍵送達”移動端專用程序,為隨時隨地開展送達工作提供硬件支持。
“以往我們向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通常要先后嘗試電話送達、直接送達、郵寄送達和公告送達等多種送達方式,各個環節之間接續不暢,導致案件在送達階段耽誤大量時間。而E送達系統則將各個環節緊密連接,電子送達失敗即自動轉入直接送達,送達專員全程跟進,節省了送達時間,提高了審判效率。”市南法院黨組成員、審委會專職委員于常文介紹說,“除方便、快捷外,E送達系統還具備強大的留痕功能,能夠將通話錄音、送達回證、現場照片、專遞發送及簽收記錄等證據材料自動回傳至系統,并借助衛星定位實時顯示送達地理位置信息,以全流程留痕促進規范化水平提升。”
送達+大數據分析 優化送達流程實現精準送達
E送達系統與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系統網上互通,辦案人可通過“身份核驗”功能對受送達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碼進行比對,核驗匹配成功即可開展電話送達,最大化確保送達精準無誤。辦案人點擊系統內的“外呼”按鈕,即可通過12368司法服務熱線向受送達人撥打電話,比普通的座機號碼更具權威性,當事人回撥電話時,可智能回呼至同一辦案人并同步錄音。除電話送達外,這一功能還可適用于電話調解、電話筆錄等多種場景。截至目前,已開展電話送達11384件次,接通率達51.77%。
借助系統“OCR識別”功能,辦案人可將訴訟材料以文本信息或圖片鏈接的形式發送給受送達人。受送達人一旦查看短信,系統自動抓屏生成送達回證,并實時通知辦案人。截至目前,已通過E送達系統開展短信送達1346件次,受送達人成功查看1038件次,成功查看率達77.1%。
送達+社會化外包 專人駐點服務促進高效送達
為進一步提高法院郵政專遞成功率,2019年5月,市南法院與青島郵政速遞簽訂框架性合作協議,將部分直接送達事務外包,成立E送達系統線下“一站式”協調實施機構——送達E站。青島郵政速遞派駐7名工作人員到法院開展專職送達服務,將法院E送達系統與郵政速遞網絡進行結合,根據送達目的地劃分片區,送達專員兩兩組隊上門直接送達,并通過E送達系統實時上傳送達結果,既確保送達過程全程留痕,又讓辦案法官同步掌握送達情況,提前安排工作,縮短辦案周期。
“傳統的郵寄送達方式中,投遞員只在工作時間內上門投遞,超過七成的郵件會因家中無人等情況無法投遞成功。送達E站成立后,我們建立了‘五天三投’‘8小時以外投遞’的工作機制,每件郵件要在五天內進行三次投遞,且至少有一次是在非工作時間進行的投遞,促進送達成功率實現大幅提升。”市南法院送達E站服務專員馬藝婷介紹說。送達E站啟用以來,共開展郵寄送達14620件次,送達成功7165件次,成功率達49%;開展外出直接送達1648件次,送達成功1230件次,成功率達75%。
系統E網管理、掌上E鍵送達、服務E站外包,市南法院“E送達平臺”便捷、精準、高效,減輕了辦案人員60%以上的送達事務,縮短平均辦案周期26.23天,全院審判質效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市南法院正在繼續完善綜治網格員協助送達、“一案一群”微信送達、社區定向公告送達等新機制,構建全領域、多元化送達新模式,加速破解司法“送達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