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縣法院:融合科技手段 助力換擋提速 “要素智審系統”為審判工作插上翅膀
2019年8月8日,山東省莒南縣人民法院“要素式審判智審系統” V1.0通過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審核,獲得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這是莒南法院將要素式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與信息化手段有機融合、深度開發利用的一項智力性成果。近五年來,該院適用“要素式”審判方式審理案件27283件,適用率為民商事案件總數的77.6%,年結案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推行“要素式”審判,優化審判資源配置
2015年初,莒南法院為有效解決“案多人少”矛盾,積極應對員額制改革,針對傳統民商事辦案方法主要依賴法官庭審糾問為主,司法輔助人員及律師、當事人發揮作用不到位,導致審判效率不高等問題,抽調人員成立課題組,把司法改革后“人員分類了,工作怎么分類”納入研究,探索推行了“要素式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
該院針對法律關系相對單一、法律事實較為清晰的類型化案件,如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借款合同等類案,根據類案特點歸納提煉出案件裁判所需查明的審判要素,分別制作成格式化的《訴訟要素表》,置于院機關便民訴訟服務大廳和各人民法庭訴訟服務站,要素表電子模板發送全縣各律師事務所,實行法院導訴員指導當事人立案前填表或律師指導填寫相結合,提升了當事人、律師在表達訴求、搜集提供證據等方面的司法參與度。
“要素式”審判,通過引導當事人填寫要素表、法官助理組織召開庭前會議、法官進行要素式審理等方式,改變了過去主要以法官庭審糾問為主的傳統辦案模式,實現了以法官為主導,當事人、律師、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司法參與主體各負其責、協同配合的良好新機制。
強化節點管理,全面落實繁簡分流
“要素式”審判,改變了通過案件標的作為案件繁簡分流造成的有些“大案不繁”、“小案不簡”等弊端,將審判活動科學劃分為事務性工作和決策性工作,明確了法官、助理和書記員的權力清單,以“庭前會議”為管理“節點”,節點前的大量事務性工作放權法官助理,節點后的決策性工作由法官完成。
庭前會議由法官助理主持召開,主要組織當事人核對要素表、進行證據交換、總結無爭議的事實和有爭議的問題,縮小當事人之間實質性的分歧,適時進行庭前調解,使近70%的簡單案件在法官開庭前調解結案。對案情復雜、調解不成功的再由法官集中審理裁判,法官開庭時對無爭議的事實直接予以確認,重點審理有爭議的焦點、難點問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簡案快辦、繁案精審,使審判工作 “效”與 “質”同步提升。截至今年8月23日,該院民商事案件結案率為79.9%,調解撤訴率為55.6%,同比上升了6個百分點,二審發改率下降了9.4個百分點。
此項改革創新,有效解決了審判工作面臨的瓶頸問題,通過內部挖潛,實現了資源優化、效能提升的良好效果。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撰文評價“要素式”審判是“審判工作的一次技術革命”、 是“司法改革成效的展示板”。該創新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動態》刊發,周強院長先后兩次批示肯定。
研發智審系統,改革成果助力審判
2017年5月以來,莒南法院深入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省市法院建設智慧法院部署要求,依托“要素式”審判成果,與青島某科技公司合作,運用信息抽取、智能決策、OCR圖像識別、NLP自然語言處理等成熟技術,聯合研發出了適合當前基層法官應用、可操作性強的審判輔助系統—“要素式審判智審系統”。
該系統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提供審判輔助和智力支持,與當事人網上立案、法官日常辦案、審判云平臺管理系統無縫銜接。當事人立案時上傳起訴狀、要素表等訴訟材料,法官助理庭前會議總結無爭議事實及爭議問題,法官開庭審理焦點問題、對關鍵證據進行質證、認證等補充完善相關信息,系統自動對案件要素分析梳理、歸納提取,實現了將起訴狀、要素表、庭前會議筆錄、庭審筆錄、合議筆錄、裁判文書等關鍵內容的智能識別、“靶向”粘貼,可依次智能生成庭前會議筆錄、庭審筆錄和近80%相似度的裁判文書,為“法官減負”、審判提速提供了智力支撐。
該系統在開發使用方面,充分考慮了基層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實際操作中只要把握好案件要素信息的錄入、庭前會議、庭審等關鍵環節的信息補充完善,每個筆錄、文書模板均可智能生成,法官與助理、書記員只需在相應模板簡單修改即可,實現了“傻瓜式”操作,更貼近于審判一線實際需求。
強化創新驅動 提升審判效能
努力推進信息化與審判工作深度融合
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海燕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矛盾糾紛不斷涌入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已成為人民法院發展中的一個制約性障礙。在現行體制下,如何強化創新驅動,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激發隊伍內部活力,實現審判質效提升最大化是基層人民法院面臨的新課題。
莒南縣人民法院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改進傳統審判模式弊端,探索推行了要素式審判權改革,旨在通過固定類案要素、召開庭前會議、進行要素式庭審等方式,放權法官助理高效完成事務性工作,使法官有更多精力決策裁判,在法官員額制平穩過渡、落實案件繁簡分流、審判效率提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該院把調研成果與智慧法院建設有機結合,成功研發了“莒南法院要素式審判智審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立案、庭前會議、庭審、合議、文書制作等流程環節的信息共享、鏈接提取,最后智能生成近80%相似度的裁判文書。智審系統作為莒南法院要素式審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成果的延伸和深入開發利用。近期,該系統順利通過國家版權局保護中心審核,獲得著作權登記證書,這是對這一研究智力成果的充分肯定。
實踐證明,該項改革創新來自審判一線,服務審判一線,把改革成果與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有效解決審判一線面臨的瓶頸問題,完全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審判資源配置的若干規定》、《關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及建設智慧法院等基本精神,必定具有長遠的發展前景和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