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環翠區人民法院改革經驗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八)》
7月10日,經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2020年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八)(九)》正式印發。兩批案例選編匯集26家法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先進經驗和特色做法,為全國法院深入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提供了參照樣本。
威海市環翠區法院《創新司法輔助事務外包模式 助力審判質效提升》改革案例光榮入選!
改革案例第136號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人民法院
創新司法輔助事務外包模式 助力審判質效提升
近年來,威海市環翠區人民法院聚焦“管理集約化”“審執高效化”“司法規范化”,積極探索實行司法輔助事務外包,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該院被山東省委政法委確定為“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創新點”,全年結案15663件,同比上升21.3%,結案率達92.8%。
一、理順“三個關系”,實現管理集約化
一是理順外包服務關系,統籌事務運轉。該院42名原聘用人員與法院脫鉤,由專業法務服務公司負責進行培訓、考核及事務分配與評估;外包方內設3個輔助組共14個崗位進行集中統一辦公,審前組負責導訴與咨詢事務,指導當事人立案、錄入案件信息,接聽、答復12368熱線咨詢;審判組與執行組分別負責審執案件的排期、送達、卷宗流轉與掃描歸檔等。
二是理順內部管理關系,增進團隊協作。外包模式下,解決了原聘用制司法輔助人員隊伍不穩、管理分散、職責不清、人浮于事的難題,內部協作更加緊密有序;法官與法官助理通過雙向選擇,形成職責分工明確的“一審一助”團隊,法官專注于案件“審、判、寫”,法官助理負責判決外其他文書的制作與事務管理,團隊戰斗力顯著增強。今年以來,該院結案1384件,結案率為39.7%,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
三是理順內外銜接關系,順暢案件流轉。審前組與立案庭合署辦公,外包導訴分流后經法官審核立案,由外包崗錄入信息、形成卷宗,轉交審判(執行)組。審判(執行)組對接審執團隊,由后者甄別案件繁簡難易程度,外包人均據此分別進行排期、制作應訴文書與送達工作,法官根據排期與送達情況予以調解、審理、裁決;執行員制定執行方案,外包崗根據方案開展通用文書草擬、拍賣輔助、節點提示等工作,案款由執行員負責發放確認。案件報結后,外包方收回卷宗,統一整理并掃描歸檔。
二、著眼“三個創新”,提升審執高效化
一是規范與靈活并重,確保排期有序性。明確排期規則,速裁案件實行優先排期,確保立案后7日內開庭審理;直接送達成功、調解可能性大的派出法庭案件,可重疊排期,由法官靈活調整。借助審判法庭資源管理系統,外包崗于線上統一確定開庭時間、地點,解決了法官自主排期的任意性與沖突性;排期信息發送至法官手機客戶端,可隨時查看日程、提醒工作安排。外包排期可于立案后2至3小時內完成,審判庭日利用率超過90%。
二是分層與智能并行,提高送達成功率。外包崗先行查詢被告是否有其他涉訴案件已確認的送達地址并附卷,后進行“電話、短信、電子郵件送達-直接送達-郵寄送達”的分層送達工作。與市區律所協商,明確其代理的案件均通過律所電郵或微信賬號進行電子送達;郵寄送達方面,研發智慧送達系統,對所有送達方式進行節點管控、全程記錄,并與EMS對接,對無人收取的郵件經“張貼通知+定位拍照”上傳系統,確保送達效力。目前,送達成功率由原來42%提升至88.2%。
三是新收與舊存同步,提升歸檔加速度。案卷相關事宜完全由外包方集中托管、按序推進,在確保新審結案件30日內完成歸檔的基礎上,逐步消化外包前未歸檔案卷存量。同時,引入卷宗流轉系統,實現全程留痕、隨時倒查,確保卷宗銜接順暢安全。立案時,系統生成唯一可識別二維碼,粘貼于卷宗首頁,卷宗在各環節流轉時,經辦人員須掃描二維碼進行簽收確認;結案后,由外包卷宗崗統一接收、清點卷宗材料,完成裝訂與歸檔。
三、落實“三個機制”,推進司法規范化
一是以標準化促外包業務提升。嚴格審查外包服務公司的專業資質,簽訂合同明確各類外包事務達標準則,確保服務質量;約定外包方承擔的保密義務,明晰違約責任,嚴防泄密風險。對輔助事務節點進行拆分、實行流水線作業,工作內容碎片化使不同崗位相互獨立,外包人員無法知悉案件全貌,降低其知悉審判秘密的可能;通過信息系統記錄案件流轉、外包辦公地點安裝24小時無死角監控設備等舉措,確保責任可及時、準確倒追。
二是以跟案制促質量監管到位。設置跟案崗(審判組12人,執行組10人),每人與3至5名法官、執行員對接,就案件排期、財產查控、案款發放等節點進行跟進提醒。根據時限要求,審判跟案崗對開庭后未能按時報結的案件,提示審判團隊進行二次排期;執行跟案崗對足額扣劃案件未能按時限結案、拍賣時未及時采取執行措施等情況,及時發出提醒。審管辦與執行指揮中心分別與其對接,統一通報督辦,院長及分管院長及時調度敦促,形成“監管閉環”。
三是以第三方參與壓縮司法尋租空間。司法輔助事務由第三方全程、全面參與,可進一步減少訴訟咨詢、庭審排期、文書送達等環節當事人與法官的直接接觸,產生“間接隔離”的作用,在有效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時,也進一步壓縮了權力尋租空間。今年以來,該院無一人出現違法違紀情況,法定期限內結案率達99.8%,居山東省基層法院前列。
附: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八)》目錄
【案例127】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以“三清單三報告”為抓手 建立院、庭、團隊三層級審判監督管理機制
【案例128】北京互聯網法院:構建三維立體式審判監督體系 全面加強在線訴訟案件質量管理
【案例129】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立足二審審級職能 構建院庭長辦案常態化機制
【案例130】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四注重四轉變” 構建立體監督管理新模式
【案例131】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建設統一法律適用專門化系統 完善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
【案例132】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三段式”培養模式 助力法官助理成長
【案例133】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制度建設和科技創新雙管齊下 完善“四類案件”全流程在線監督管理體系
【案例134】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創新“四類案件”監管模式 助力審判質量效率雙躍升
【案例135】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創新審判E管理平臺 構建監督管理新機制
【案例136】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人民法院:創新司法輔助事務外包模式 助力審判質效提升
【案例137】河南省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強化規范管理 提升保障水平 探索聘用制司法輔助人員管理新模式
【案例138】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創新員額動態調整機制 優化司法人力資源配置
【案例139】廣東省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創新跨境商事爭議多元解紛體系 實現全面提速增效
【案例140】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探索法律人才培養院校共建共享新模式 打造配備實習法官助理“成都樣本”
【案例141】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人民法院:細化辦案規則 強化配套保障 全面激發院庭長辦案示范引領作用
【案例142】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堅持“四結合” 破除“四難題” 構建完善中級人民法院院領導辦案考核評價體系